蘇州古城墻修復工程有實質性進展了。近日,平門段古城墻和閶門北碼頭城墻修復設計方案相繼在市規劃網上公示。
始建于春秋時期的蘇州古城墻,是中國古城墻中的一朵奇葩,是蘇州歷史文化名城風貌特色和歷史價值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曾經長達15公里的蘇州古城墻,到目前保留較完整的城墻有約1200多米。記者從市規劃部門了解到,蘇州的古城墻實施修復保護試點工程計劃分相門段、閶門北碼頭段和平門段三區段實施。其中從相門橋堍往北,原蘇州監獄到振亞絲織廠段的相門段還沒有形成最終方案。而平門段和閶門北碼頭段設計方案開始接受公眾的意見和建議。
平門段將結合平四路現有仿古城墻風貌水閘和綠化帶,采取虛實結合的方式,修復傳統城墻、觀瞻城墻等。按照公示的設計方案,平門段古城墻是火車站南廣場的重要對景,它的修復既要體現古城風貌,又要能為市民提供新的游覽、休閑、觀光場所。其走向西起惠濟橋、過平門橋,東至齊門路,長度為2170米。該段地面上原有的城墻墻體和土體均已不存。目前平四路、平齊路均為在城墻原有遺址上修建而成,但又與城墻遺址并不完全重疊。設計方案顯示,新修城墻將與原有擋土城墻結合,在火車站南北中軸線南端設城樓。設計方案顯示,平門段城墻底寬8米,頂寬6米,高10米。
閶門北碼頭城墻整體長度為465米,分為新建和修復兩部分,其中新建部分總長109.52米,修復部分總長355.48米,修復城墻中含城堞部分長度64.7米。閶門北碼頭段將結合正在實施的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綜合整治保護利用工程,與山塘歷史文化街區以及明清一條街開發項目等有機結合。整個古城墻的修復工程分A、B、C、D四段,A段城墻總長 94.33米,B段長 111.8米,C段長150.8米,D段長108米。修復部分保護并保留城墻原形制、原結構,將盡可能采用原材料、原工藝進行維修和修復。城墻遺址的保護將盡可能做到全方位的內涵保護,使古城墻遺址本體能夠保持文物價值的真實性。整個設計方案將突出蘇州元素和蘇州符號,彰顯蘇州文化。